农村创业至少深耕十年女诗人返乡做火煺
曹臻一和做火煺工厂的员工 受访者供图
一个秋天,曹臻一正随车运送松塔,突然出现20多个人堵住了路。这车原本以50元买到的松塔,卖主儿子出尔反尔,嚣张地喊着再给500元。
这事儿发生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羊街镇棒木村。曹臻一打算买松塔回去晒干熏腊肉,带着深深地鄙视和无奈,她给了钱息事宁人。
20xx年,这位在北京颇有名气的女诗人,回到贵州农村老家创立品牌“太给”,立志做出代表制肉工艺中的最高段位的生吃火腿。
回到家乡,她却像一个“外地人”,12年来,她经历了不少不守规则的事,吸引又送走了不少追随者,也见证了农村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但缺规则意识
曹臻一再次回到棒木村的时候,村里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坐在车上经常被颠簸得跳起来。整个县城只有两家快递,快递发车到贵阳差不多要走8个小时,一到冬天就会封路,什么东西都运不出去。
20xx年8月6日,她注册了淘宝网店,是当地第一家运营电子商务的公司,但网络是当地的“奢侈品”。当时,公司的运营中心建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工业园区中,卖出去东西发货后,都要去县城找网吧,才能在店铺管理页面输入快递单号。
于是,曹臻一每天要和农民挤在微型车中往返县城和刚刚兴建的工业园区之间,完成整个电商平台的运营。简陋的微型车为了多装人,座椅全部换成小板凳,路况又不好,每次都被颠得东倒西歪。
< ……此处隐藏1204个字……,也开始早早等着,甚至让年轻人送信儿。“太给”还收了很多杀猪匠,因为他们熟悉了“太给”的要求和规则。规范和有规矩的生意吸引和改变着当地人的从商规则。“现在农村青壮年都出来务工了,村里很需要这种为农民提供体力和技术服务的人。”曹臻一说。她已经和当地最穷的人成了“命运共同体”。“太给”每年仅单做火腿这一项需要1万条猪腿,香肠和腊肉等其他品类需要40万斤左右的肉,这些都是当地农民致富的机会。今年年初,“太给”的产业已经联动了5000户农民,其中不少都是贫困户。
这些年来,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县城里也建起了电商协会,虽然作用有限,但政府正在积极引导和帮助当地创业者,能存活下来的就成了火种。
与曹臻一一起为乡村振兴改变的还有当地政府。威宁县委书记肖发君和县长陈波站在促进发展的第一线,肩上的担子是要把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带领脱贫,书记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两点,累了就用冷水浇头继续工作,县长一以贯之每天7点开始工作,头发熬得花白。对于像她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政府在见证成长,并且竭力帮助。
在曹臻一看来,农村创业和城市创业在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实际上,只要是创业都是一样的,在城市和农村都有一大堆艰难的事情。比如孤独,朋友都在远方,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创业者所处的境遇;身边的人都是旁观者,他们认为想要改变的人是神经病,是在做异想天开的事;家里人不理解,认为已经走出去到了大城市过光鲜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回来吃苦。正如曹臻一,她那么想要振兴家乡,却始终活得像一个外地人。
农村还有大量的市场和机会等待开发。曹臻一始终相信,世界上八分之一的人口在农村,未来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和社会结构屏障会被填平,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